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既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从哲学上分析,体现了(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C.矛盾普遍性的观点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


  2.“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  )


  A.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看法


  B.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


  C.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根本属性


  D.违背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


  3.普通法国家正式的法律渊源是(  )


  A.宗教规则B.判例法


  C.条例 D.政策


  4.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


  5.在我国,“公民一词的含义是指(  )


  A.年满18周岁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B.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C.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D.出生在我国的人


  6.下列可以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的是(  )


  A.未成年人作出的各类证言


  B.当事人李某的妻子向法院作出的有利于李某的证言


  C.原告提出的字迹清晰的合同文书复印件,但原件已丢失,且被告否认有该合同文件


  D.原告王某向法院提供的其采取偷录的方法获取的证明被告杨某借其人民币2000元的录音带,但有些关键内容不清楚


  7.实现法治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具备一些条件,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实现法治须具备的条件?(  )


  A.民主是法治的基本政治条件


  B.市场经济是法治的经济基础


  C.较高的文化素质是法治的文化条件


  D.人口众多是法治的公民条件


  8.巴以暴力冲突的不断升级,双方死亡人数直线上升。同时,巴勒斯坦经济几乎崩溃。以色列也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巴以冲突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也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  )


  巴以双方的经济危机与暴力冲突无关


  和平问题仍然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和平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和平,就难以实现发展


  谋求以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分歧与争端是实现和平的现实途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甲教师完成一部学术专著,现有以下人员主张自己也是该专著的作者。其中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理由是(  )


  A.乙说:“我曾经为这个课题申请经费,而且主持过这个课题的研讨会。


  B.丙说:“我曾经为这个课题查过资料,还帮他抄写过一部分手稿。


  C.丁说:“我曾经撰写过该书的两章,尽管甲教师对这两章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但基本保持了原稿的结构和内容。


  D.戊说:“甲教师在研究这个课题时,我提出的一些意见被他采纳。


  10.侦查人员甲为了获得证据,对犯罪嫌疑人乙施以暴力,结果导致乙肢体残废,则甲的行为(  )


  A.构成刑讯逼供罪B.构成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


  C.构成过失重伤罪D.构成故意伤害罪

 

 

 

 

 

 

 

 

  

  1.B【解析】题干所给定的四个备选答案都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但由于是单选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CD容易排除。关键是AB似乎都与题干有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既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又可能对国家构成威胁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这正好体现了哲学上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故选B.


  2.D【解析】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资产阶级人性论却制造了许多错误的理论,从抽象的人出发,说人性自由,人性自私,这一观点恰与马克思认为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相违背,因而是错误的。故选D


  3.B【解析】判例法在普通法国家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之一,此外还有制定法。而公共政策、宗教规则和法理学说均是普通法国家的非正式法律渊源。


  4.D【解析】认识经历的过程是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到这一步,才可以说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得以完成。当然这种完成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


  5.B【解析】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6.D【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有关司法解释,只有D选项符合要求。故选D


  7.D【解析】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民主是法治的基本政治条件,市场经济是法治的经济基础,较高的文化素质是法治的文化条件,而人口众多则不是实现法治的条件。据此,答案为D.


  8.B【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选项的错误在于没有看到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前提。因此是错误的。所以选B


  9.C【解析】丁撰写了有关内容,是实际的作者之一,因此与甲共同拥有该书的著作权。故选C


  10.D【解析】题中甲是为了获得证据而对乙施以暴力,显然是故意而非过失,所以首先可以排除选项C。另据我国法律规定,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因此题中侦查人员甲……对乙施以暴力”,不是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只符合故意伤害罪。故选D

 

>,明确行文目的;(2)收集材料,调查研究;(3)拟定提纲,安排结构;(4)撰写初稿,征求意见;(5)润色加工,修改定稿。BCD三项属于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故选A